「揭秘」陈楚生“棱”巡回演唱会:浮光逐棱度,漾影随梦生
来源: | 作者:iweexsite | 发布时间 :2024-11-06 | 172 次浏览: | 分享到:

陈楚生2023-2024中国巡演,全程采用GAODIMIC AT210PG系列数字音频UHF无线系统完成声场测试及演唱会声场监测工作。 


陈楚生巡演以“棱”为主题,过滤投射后不断变化的光线与棱角,展示着内心深处流动着的不同感知,而他的音乐也像是多棱镜折射出的每一面,曲风多元的同时每一面又同样缤纷。突破原有的定位在音乐中探寻自我,展现温柔歌者独特的音乐棱角!

2023.8.26-2024.5.25

历时两百多天

走过全国11座城市

5月25日

陈楚生“棱”巡回演唱会天津站

 

陈楚生“棱”巡回演唱会的音响设计围绕演出整体的主题立意与创意概念,打破千篇一律的模版式音响制作逻辑,用声音、用音乐展现多“棱”色彩。


本次巡演由知名音响师林哲民担任音响总监及FOH调音师


在本次FOH音响系统中,除了使用常规的数字调音台以外,还使用了32通道以上的外置硬件设备,在混音上为现场音乐增加更多“艺术色彩”。所有类比接口的外置硬件设备均通过DirectOut ANDIAMO ADDA接口箱与控台进行连接,尽可能保证声音信号在传输上的还原与纯粹,也保证设备连接简单与高效。外置硬件设备中,使用了SSL、Rupert Neve、Harrison、API、PULTEC、RETRO、Little Labs、Maag等多品牌型号的设备。通过不同性能的设备,针对不同的声音内容,达到不同目的声音制作目标。

声合小队的立弘、星奎担任系统工程师。此次巡演使用的是d&b audiotechnik的J系列和V系列线阵列系统,系统工程师事前取得每个场地的CAD数据,在d&b的Array Calc模拟软件里面完成3D建模,将喇叭预设在相应位置上,检查每个观众席区域的频响、音压是否能达到演出需求且误差较小,这是现代做专业音响系统设计的基础。

 

现场工作阶段,为确保实际设计与模型相符合、开始现场测量及校正系统,通常体育馆的大小会用6到7支的无限频谱测量麦克风,搭配分析仪软件Smaart,逐个校正每组音箱到每个点的频率响应,并进行不同组音箱之间的时间差对齐、线数组音箱与超低音之间的相位对齐等等。在系统校正与彩排阶段常能看到系统工程师们在各处观众席游走,测试系统的各项参数和实际听感。

 

在比较大型的室内场地,如此次巡演的各体育馆,会出现大部分模拟软件无法直接预测的声学状况问题。比如靠近舞台的观众会听到场地背墙反弹过来的第二声声音,或是低频残响长度过长,大鼓与Bass拖着绵长尾音等状况。此类声学问题主要分为早期反射(ER=Early Refelection)跟残响长度(RT60)两种。

 

早期反射就是声音被背墙弹回到前排的状况,对此,系统工程师表示:“可以事先靠经验判断,事先增加高楼层的delay补偿喇叭,以离观众越近的系统来补足音量,就越不容易产生大音量的反射声。或是在没有delay喇叭的状况下,将线数组喇叭打到墙面部份的回路独立出来,降低影响的频率,也可以达到降低早期反射的效果。”残响长度的问题相对来说难有直接的解决方法,残响长度几乎只能由整体建筑表面材质设计来决定,而为解决该问题在墙上增加大面积的吸音材料显然不合实际,“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每站在系统校正的同时都会做残响长度的测量、并由系统工程师跟混音师确实传达这个情况,让混音师在混音内容上想办法去补偿这个问题,比如说用更紧的Gate或是部份频率的EQ衰减,来抵销过长的低频残响造成的听感问题。”工程师团队说道。